据报道,孕期皮肤瘙痒虽然大多属于正常现象,轻度的孕期瘙痒没什么可担心的,通常是由于血液供应增强,或者是因为皮肤被拉伸而引起的。但有些孕妇皮肤瘙痒须警惕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(ICP)。
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(ICP)是妊娠中、晚期特有的并发症,临床上以皮肤瘙痒和胆汁酸升高为特征,主要危害胎儿,使围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高。该病对妊娠很大的危害是发生难以预测的胎儿突然死亡,该风险与病情程度相关。本病具有复发性,本次分娩后可迅速消失,再次妊娠或口服雌激素避孕药时常会复发。ICP发病率0.8%~12.0%,有明显地域和种族差异,国内上海和吉林省发病率较高。
胆汁淤积症引起的瘙痒一般先从手掌和脚掌开始,然后逐渐向肢体近端延伸甚至可能发展到面部,瘙痒程度不一,但呈持续性,白天的时候程度轻一些,夜间则加剧。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表现以皮肤瘙痒为主,严重时可出现黄疸,少数患者还会出现乏力、腹泻、腹胀等症状。孕妇出现这些警示信号,应该及时就诊。
临床上如何检查胆汁淤积症?
1.血清胆酸(胆汁酸)测定:是诊断ICP最有价值的方法,也是ICP最主要的特异性证据。胆汁中的胆酸主要是甘胆酸(CG)及牛磺酸,其比值为3:1,测定孕妇血清甘胆酸是早期诊断ICP最敏感方法,对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和及时监护、处理,均有参考价值。
2.肝功能测定:大多数ICP患者的门冬氨酸转氨酶(AST)、丙氨酸转氨酶(ALT)轻至中度升高,为正常水平的2~10倍,ALT较AST更敏感;部分患者血清胆红素轻—中度升高。
3.病理检查:产后胎盘病理检查可见胎盘及羊膜均呈不同程度黄色和灰色斑块,绒毛膜板和羊膜有胆盐沉积,滋养细胞肿胀、数量增多,绒毛基质水肿、间隙狭窄;ICP患者肝组织活检见肝细胞无明显炎症或变性表现,仅肝小叶中央区胆红素轻度淤积,毛细胆管胆汁淤积及胆栓形成。电镜切片发现毛细胆管扩张合并微绒毛水肿或消失。
如何预防胆汁淤积症
控制饮食中的胆固醇含量很重要。建议少吃诸如动物内脏、猪油、鸭油、鸡油、蛋黄、螺、贝、章鱼等食物;每日定量摄入蛋白、瘦肉,多吃新鲜蔬菜、水果等;禁止暴饮、暴食;傍晚饭后慢步行走,充分休息,保持心情愉快;孕晚期左侧卧位休息;适当增加微量元素的摄入。当然,正规的定期产前检查一定不能少。
对于已确诊为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患者该如何治疗?
吉林国健妇产医院医生指出,治疗目的是缓解瘙痒症状,恢复肝功能,降低血胆酸水平,重点是胎儿宫内状况的监护,及时发现胎儿缺氧并采取相应措施。
◆一般处理:适当卧床休息,取左侧卧位,以增加胎盘血流量,给予间断吸氧、高渗葡萄糖、维生素类及能量合剂,既保肝又可提高胎儿对缺氧的耐受性。定期复检肝功能、血胆酸、胆红素。
◆药物
能使孕妇临床症状减轻,胆汁淤积的生化指标和围生儿预后改善的药物有:
(1)腺苷蛋氨酸 治疗ICP的药物。该药可防止雌激素升高所引起的胆汁淤积,保护雌激素敏感者的肝脏。临床中可改善ICP的症状,延缓病情进一步的发展。
(2)熊去氧胆酸 服用后抑制肠道对疏水性胆酸重吸收,降低胆酸,改善胎儿环境,从而延长胎龄。瘙痒症状和生化指标均可明显改善。
(3)地塞米松 可诱导酶活性,能通过胎盘减少胎儿肾上腺脱氢表雄酮的分泌,降低雌激素的产生,减轻胆汁淤积;能促进胎肺成熟,避免早产儿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;可使瘙痒症状缓解甚至消失。
(4)苯巴比妥 此药可诱导酶活性和产生细胞素P450,从而增加胆汁流量,改善瘙痒症状。
◆产科处理
(1)产前监护 从孕34周开始每周行无刺激胎心监护试验,必要时行胎儿生物物理评分,以便及早发现隐性胎儿缺氧。胎心监护试验、基线胎心率变异消失可作为预测ICP胎儿缺氧的指标。每日数胎动,若12小时内胎动少于10次,应警惕胎儿宫内窘迫。定期超声检查,注意有无羊水过少。
(2)适时终止妊娠 孕妇出现黄疸,胎龄已达36周、无黄疸、妊娠已足月或胎肺已成熟者、有胎盘功能明显减退或胎儿窘迫者应及时终止妊娠。应以剖宫产为宜,经阴道分娩会加重胎儿缺氧,甚至死亡。
?温馨提示:从受孕到孩子出生的280天左右的整个孕期,为了您和胎宝宝的健康和平安,吉林国健妇产医院为您制定个性化产前检查计划,为您健康孕育提供的身体检测。为准妈妈和胎宝宝提供更、更科学、更个性化的优质服务。在吉林国健妇产医院,准妈妈可以得到贴心的精心照料;同时,您及您的家人还能随时了解胎宝宝在每个阶段的发育情况。赶快点击预约吧!
吉林国健妇产医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
吉ICP备19006204号 (吉)(中)医广【2017】第08-21-10号吉公网安备 22010602000073号 长环验[2017]200